本报记者 陈靖斌 广州报道
在2025年第一季度,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愈演愈烈的竞争态势,不少完成新能源转型的传统车企和新兴新能源品牌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韧性与竞争力,实现了逆势增长。
以比亚迪、广汽集团以及小鹏汽车为例,在行业普遍承压、价格战持续加剧、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的背景下,不仅守住了市场份额,更实现了超预期的销量增长,凸显其在产品、品牌与全球化布局上的综合竞争优势。
其中,比亚迪表现尤为突出,一季度累计销量突破100万辆,以超过35万辆的销量再次夺得中国市场销冠。广汽集团同样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一季度累计销量达到37.11万辆。其中旗下多家企业月度销量环比增速超过60%。小鹏汽车3月共交付智能电动汽车33205辆,同比增长268%,一季度累计交付94008辆智能电动车,同比增长331%。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优异成绩并非在行业整体景气的背景下取得,恰恰相反,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2024年全国乘用车市场“价格战”持续激烈,2024年1—12月份,新能源车新车降价车型的降价力度平均达到1.8万元,降价幅度达到9.2%;常规燃油车新车降价车型的降价力度平均达到1.3万元,降价幅度达到6.8%。
销量逆势增长与行业利润下滑
今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剧烈的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不少新能源车企却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行业中的一大亮点。
比亚迪的表现尤为突出。数据显示,该公司3月销量达到377420辆,同比增长24.8%;2025年一季度累计销量突破100万辆,达1000804辆,同比增长高达59.8%。在3月单月中,比亚迪品牌以超过35万辆的销量再次夺得中国市场销冠,其销量不仅远超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合计的17.7万辆,也超过了一汽丰田与广汽丰田13.7万辆的总和。
比亚迪旗下的方程豹品牌也实现了飞跃式增长。3月销量达8051辆,同比暴增126.8%,实现翻倍增长。其中主打车型豹5销量达6036辆,稳居硬派越野细分市场前列。
广汽集团同样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3月集团整体销量为17.39万辆,环比增长76.2%,旗下多家企业月度销量环比增速超过60%;一季度累计销量达到37.11万辆。作为集团旗下新能源主力的广汽埃安,3月终端销量达34082辆,环比增长63.4%。埃安在“2024年度中国汽车质量排行榜单”中荣登新能源自主品牌质量榜首,昊铂则位列新能源豪华品牌第二,旗下AION Y和昊铂HT等五款车型在各自细分市场中均排名第一。
在燃油车领域,广汽传祺亦表现不俗。3月销量达32465辆,环比增长76.0%。新上市的智驾SUV传祺向往S7在上市12小时内收获10258个大订单,其中配备激光雷达的高配版本占比超过80%。在质量排名方面,广汽传祺位列自主品牌燃油车质量排行榜第二,ES9、M6等六款车型在细分市场名列前茅。
合资品牌方面,广汽丰田3月终端销量为66066辆,同比增长19.3%。3月6日上市的铂智3X已获得超过15000个订单,3月中旬起已交付2500辆,同时铂智4X在新能源中型SUV中质量排名第二。广汽本田3月销量为47930辆,环比增长61.5%,其新能源工厂于3月26日正式投产,全新电动车型P7同步下线。在质量方面,广汽本田也位列合资燃油车品牌前列,其皓影新能源、奥德赛、雅阁等五款车型在多个细分市场中脱颖而出。
除了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也在奋力突围。其中,小鹏汽车展现出强劲的成长势能。3月,小鹏共交付智能电动车33205辆,同比增长268%,已连续五个月月交付量突破3万辆。2024年一季度,小鹏累计交付94408辆,同比增长高达331%。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的高速成长并非偶然,更与整个新能源市场环境的利好密切相关。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的新车渗透率已连续多月超过50%,而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技术的渗透率在2024年上半年也突破了55%,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超过65%。技术迭代和消费者需求的双轮驱动,为车企创造了更大的增长空间。
然而,销量增长伴随着价格下降。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2024年全国乘用车市场“价格战”持续激烈,2024年1—12月,新能源车新车降价车型的降价力度平均达到1.8万元,降价幅度达到9.2%;常规燃油车新车降价车型的降价力度平均达到1.3万元,降价幅度达到6.8%。
这场价格战不仅蚕食了企业利润,也对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报告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低于整个下游工业利润率及2023年的水平。2024年8月,新车市场的整体折扣率达到了17.4%,更显示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2024年1—11月,“价格战”已致使新车市场整体零售累计损失1776亿元,对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技术创新与组织改革实现突围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部分车企依然能够实现突围,其根本原因不仅在于顺应了电动化、智能化的大趋势,更在于企业自身持续的技术创新与组织变革。这些内在驱动力,正成为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份额的关键。
以比亚迪为例,该公司在2025年第一季度频频出招,不仅推出多款搭载“黑科技”的新车型,还在智能驾驶、电动化等关键技术领域持续发力,展现出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我们在智能驾驶、充电效率、出行体验等方面不断突破,旨在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出行服务。”
“凭借领先的技术实力、垂直整合的产业链优势、覆盖多元用户需求的产品矩阵,以及全球化市场布局,比亚迪有望在2025年登顶全球纯电动车市场,并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带动全球电动车产业向前发展。”上述负责人表示。
而广汽集团同样通过技术创新与组织改革,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道路。
近年来,广汽集团持续加码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研发投入,逐步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突破,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加速迭代升级。目前,其已具备从L2到L4等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完整研发与应用能力。
2025年3月18日,广汽集团正式发布“星灵智行”智驾技术品牌,宣布将全面发力智能驾驶技术,推动“智驾平权”——即让高阶智驾技术从高端车型逐步下沉至主流市场。
“在推动智驾普及的同时,我们也在加速向更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突破。”广汽集团相关负责人指出。2024年,广汽集团成为全国首批获准开展L3自动驾驶上路通行试点的企业之一,预计2025年年底将正式上市全国首款L3级别自动驾驶量产车型。同时,其L4级别前装量产车型也计划在年内正式下线交付。
除了技术端的持续投入,广汽集团还在组织管理上展开深度变革。
2025年3月31日,广汽集团董事会正式审议通过《关于运营管控全面改革的议案》,提出从以往以战略为导向的管理模式,转向更贴近市场、以运营为核心的管控机制。这场改革被命名为“番禺行动”,核心目标是打造统一高效、自主品牌一体化的运营管控体系。
“我们要为研发装上‘眼睛’——即市场洞察力,也要装上‘大脑’——即统一高效的研发管理团队,以市场驱动研发,实现真正的商业成功。”广汽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此次全面的运营管控改革,我们将构建一个从研发到生产、从采购到销售、从人力到财务资源统一调配的高效经营体制,打造具备战略落地力与创新协同力的现代化汽车企业。”
相关文章:
车企销量“破圈”背后:2024年行业利润率仅为4.3%04-19
鹰眼预警:仙乐健康现金比率持续下降04-19
今年一季度湖北GDP同比增长6.3%04-18
昆明这场科技大会上 院士专家探讨贵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04-18
兴蓉环境:2024 年业绩亮眼 未来可期04-18
华致酒行2024年营收、净利“双降”, 归母净利润下滑超80%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