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 邱超奕 游仪 门杰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
劳务品牌是带动就业、发展产业的重要载体,至今我国已培育2300多个劳务品牌。与以往从事家政、餐饮等服务业的传统劳务品牌不同,近年来,不少地方根据当地产业特色和人才优势,在新产业、新职业领域树立起一批劳务新品牌,比如吉林长春无人机操控师、四川德智装备工匠、海南新能源汽修师等。
日前,记者采访劳务新品牌的求职者、培训者和招聘者,从就业市场的新增长点,感知产业发展的新变化。
求职者——
当无人机“飞手”,既长本事又增收
轻触按钮,旋翼转动,无人机腾空而起,向输电塔飞去。在吉林榆树的山林间,无人机操控师王佳奇紧盯遥控器屏幕,熟练地调整无人机飞行角度。无人机将图像等信息传输至屏幕,勾勒出输电设施运行状态。“无人机电力巡检不受地形阻碍,还不用拉网断电,节本增效。现在,我们的工作邀约一个接一个。”王佳奇说。
此前,王佳奇从事的是另一份工作,“收入不高,对工作也没啥信心。”他下定决心,要学一门通向未来的好手艺。上网检索后发现,吉林龙航无人机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正在培育长春无人机操控师劳务品牌,王佳奇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名参加了培训。
起初,王佳奇心里没底。“没接触过无人机,如果学不会,或者学完没用可咋整?”但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耐心讲解知识点,针对薄弱点单独加练。王佳奇对新技能逐渐得心应手,并如愿考取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同届学员都很快找到了工作,工资也不错。”王佳奇选择留在培训单位,成为一名无人机教练,同时也参与无人机电力巡检等工作。
这几年王佳奇的收入水涨船高。“忙的时候一个月能挣1万多元,只要想干,一直有活儿。”他说,这个新兴行业急需人手,电力巡检、地理测绘、应急救援、治安巡逻等都有需求,“我们正抓紧培训更多无人机操控师。”
王佳奇的经历是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龙航公司总经理吴琼介绍,长春无人机操控师劳务品牌已培训5000余人,从业人员年人均收入超过7万元,累计实现劳务收入超30亿元。目前,已有上百家企业与该劳务品牌签约人才招聘协议,涉及无人机操控、无人机装调检修、技术支持等岗位。
培训者——
围绕智造产业需要,加速培养数智人才
去年8月,一次20天的培训,让匡志辉从中级工升级成了高级工。作为东方电气自动控制工程有限公司的电气装配工,一直以来他都想要提升专业技能:“数智技术广泛应用,我们再不抓紧学习就会落后,得掌握更多智能化的操作手段。”
像匡志辉这样有紧迫感的技工不在少数。于是,企业将一批员工组织起来,委托给德智装备工匠劳务品牌进行技能培训。“先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再到企业开展实训,课程安排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设置,也与企业用工需求结合。”四川德阳安装技师学院培训师胡安凯说。
2022年,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德智装备工匠劳务品牌应运而生。德阳技师学院集团作为品牌载体,由德阳安装技师学院等8所职业学校和22家协作单位组成。在胡安凯看来,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变,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立足德阳的装备制造产业优势,德智装备工匠要培养更多装备制造技能型人才。
企业订单式培养,产业链与就业链紧密结合。除为企业在职员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外,德智装备工匠还为不少企业提供了定制化培训。“从招生、培训,到实习上岗,全由我们负责。”胡安凯介绍,接到企业用工需求订单后,他们会到学校招生,按照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技师一起授课培训。德智装备工匠注重训练智能化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还会应用虚拟仿真实训。
政府委托式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近年来,围绕农民工、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创业,德阳开展一系列培训,大多依托德智装备工匠劳务品牌实施。眼下,自主就业退役士兵风电运维工程师“定岗式”培训正在进行,由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企业提出用工需求,德智装备工匠提供基础知识、低压电工、登高作业等培训,考核合格就能上岗。
如今,德智装备工匠劳务品牌建立起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的全过程培养体系,创办3个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并设立164个实训场所。截至目前,该劳务品牌已完成2万多人次的社会职业培训服务。
招聘者——
新能源汽修需求增长,职业前景看好
在海南海口,福诺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两家汽修店业务繁忙。“店里有整车维修、电池包维修、电子电路维修等10多种服务,几乎每天满负荷运转,有时修车还得排队。”谈及新能源汽修业务,公司营运总监占达旺说,“生意很火,但人手很缺。”
与传统燃油车汽修相比,新能源汽修有哪些不同?占达旺分析,传统燃油车主要涉及发动机、传动系统等,汽修师更偏重机械相关技能。但新能源汽修师主要维修电池、电机、电控系统,要掌握电工、电焊、电子电路相关技能,两者区别较大。
“新能源汽车的常见问题包括电池包老化、制冷系统故障、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损坏等,准确诊断问题、更换维修相关元器件,都需要专业技能,而这类人才在市面上还不多。”占达旺说,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车辆维修需求与日俱增,公司还经常要派人去外地支援,人手不够用。
为填补人才缺口,公司和海南省技师学院加强产教融合。“2023年起,我们每年从海南省技师学院招5到6名新能源汽车专业毕业生见习,他们不仅有汽车维修技师证,还有电工上岗证。今年计划扩招到9人,经过实训基本都能上岗。”占达旺介绍,不少同行也主动来“要人”,“经我们推荐,有40多家汽修厂在招聘海南省技师学院的毕业生,每年吸纳几十人就业。”
学生虽是科班出身,但要想胜任岗位,还得到一线历练。占达旺表示,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的车型较少,实操能力还欠火候。公司技术总监每周都会开课,详细讲解不同新能源车型的维修案例,帮助新员工分清不同车型的部件位置,更好开展工作。
“随着海南新能源汽修师劳务品牌建设升级,校企合作持续加深。不光学生来实习,海南省技师学院的老师也常来门店进行技术交流。”占达旺说,老师们觉得很有收获,因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快,只有及时掌握行业变化,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谈及新能源汽修师的职业发展前景,占达旺十分看好:“去年海南全省新注册登记车辆中有大半都是新能源车,未来数量会继续增加。从收入看,新能源汽修师薪酬比传统汽修师要高出三成;从职业发展看,空间也广阔。”
“认准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供需缺口,我们联合多家汽修企业、技工院校、培训单位等合力打造海南新能源汽修师劳务品牌,已建设5个实训基地,通过‘培训+劳务品牌+就业’的模式,累计培训学员超过5000人,持证就业率达91%,在带动就业、支撑产业上效果明显。”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说。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经济新方位·从就业看产业|这些劳务新品牌,你知道吗?04-08
西宁市推出4月至5月重点赛事活动04-07
中国一汽实现首季“开门红”04-06
新疆新型储能总装机规模破1000万千瓦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