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条例的有关规定,以下事项必须办理公证才能发生法律效力:
使用权的转让、出让、抵押;
公开招标;
房屋等不动产的买卖、抵押、赠与、继承;
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
以不动产、机器设备为抵押物的抵押贷款合同;
个人存款的继承;
股票的继承、赠与以及与股票权益有关的委托、票据拒绝证书;
股份有限公司的章程、创立大会及股东大会决议,有限责任公司章程;
企业的承包、租赁、拍卖、兼并;
版权、商标权、专利权的转让及使用许可;
涉外收养和认领亲子;
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奖券、彩票的发行及开奖;
重大工程项目承包、基建、设计合同;
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和当事人约定公证的事项。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十一条的规定,还有一些事项虽然法律没有强制规定必须公证,但建议办理公证以提供额外的法律保障和证明力,例如:
公司章程;
保全证据;
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以及文书的副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等。
特定情况下,某些事项是必须进行公证的。这些情形通常是由法律或行政法规明确规定的。例如,当涉及到某些重要的法律事务,如不动产物权的变动、某些合同的签订等,相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就必须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公证。
建议在具体操作前,咨询当地公证机构或法律专业人士,以确保符合所有相关法律和程序要求。
相关文章:
中航产融:主动退市获股东大会通过 控股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04-14
平安产险山西分公司:“以案说险”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很重要04-09
金科股份实控人及控股股东遭证监会立案,涉信息披露违规04-03
山东省城市供排水燃气热力设备更新供需对接会举行 合同总金额超11亿元04-01
购买新房注意什么01-24
英国探亲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