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150件文物讲述荆楚大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08:01:0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成龙 涂家骏

4月27日,“融在楚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展”在省博物馆开展。该文物展由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省文旅厅主办,省博物馆承办。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从湖北境内出土的数百万件文物中,精选出150件(套)能体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珍贵文物进行集中展出。

文物无声,却默默诉说着各民族在荆楚大地的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

多件展品系首次展出

150件(套)展品中,有多件(套)系首次与观众见面。

“由于胡家草场的汉简尚未完全公布,我们这次只是展出了汉简令典的目录。”省博物馆陈列部策展人张明介绍,出土自荆州的胡家草场西汉令典“令散甲”目录简牍,是首次与观众见面。在目录简牍中,有涉及中原民族以外的多个民族的律令,涉及分封、拜爵、徭役、朝见等诸多事项。“根据简牍中的内容,各民族的人平等地享有很多权益,这体现了西汉早期的民族政策理念。”张明说。

王昭君作为和平使者,远嫁漠北草原,留下昭君出塞的历史佳话,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首次展出的清代倪修梅的《昭君出塞图》,同样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

来自兴山的游客刘女士,专门在《昭君出塞图》的展位前拍照留念。

“从小就听说昭君出塞,但总觉得那只是一个遥远的故事。”站在展品前,刘女士感慨万千。她说,“今天在省博物馆亲眼看到《昭君出塞图》这个文物,我突然觉得,王昭君是一位曾经生活在荆楚大地上,跟你、我、他一样鲜活的生命,离我们并不遥远。她当年能为民族团结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作为她的老乡,今天同样生活在兴山的我们,一样能为民族团结事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融在楚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展在省博物馆开展。

“民族交融在这一刻具象化了”

“我久仰曾侯乙编钟的大名,但直到看了今天的展览,才知道原来这件荆楚瑰宝还见证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在展览的礼乐文明展区,武汉市民王先生久久驻足。

在他面前,一面宣传板上详细介绍了曾侯乙编钟铭文上的各国律名,不仅有曾国的乐律、楚国的乐律,还有齐国的乐律、晋国的乐律等。“各国乐律在曾侯乙编钟上交织成曲,令人感到特别震撼。民族交融在这一刻具象化了!”王先生说。

“我们希望通过这场展览告诉大家,这种民族之间的深度交融,穿越历史长河,延续至今。”张明介绍,在彩漆浮雕十弦琴这件战国时期的展品旁,展出着南朝时期的高山流水画像砖。不同历史时期的这两件展品,共同传承着“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这种知音文化,成为促进民族融合的巨大推动力量。”张明说。

民族团结的历史,照进现实、滋养当下。

青砖茶被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誉为“生命之饮”。湖北是“万里茶道”的起点和商贸集散地,远销牧区的青砖茶中,“长盛川”等青砖茶广受欢迎。此次展出的长盛川褒奖状、大巨川洞庄青砖茶、内蒙古包头隆裕泰粮货店以砖茶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的凭票、英商宝顺合茶庄招牌等一系列文物,都铭刻着这段民族交融历史。

站在展位前,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划部部长刘彩霞感触颇深。她所在的企业,赓续600年制茶文脉,主要生产“长盛川”牌湖北青砖茶及其衍生产品。“我们将以茶为媒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把茶产业的‘生产链’变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铸牢链’。”刘彩霞说。

融在楚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展在省博物馆开展。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文章:

2025 Guangzhou Art Season opens with premiere of 'My Homeland'04-28

一键“空投”!保康县首次采用无人机飞播造林04-28

150件文物讲述荆楚大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04-28

这些人为何在开满花的复兴公园找虫子?上海植物园首次结合花展推出自然研学04-26

致敬劳动者!今年拟表彰2426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04-22

早安丨每天认识一件文物:汉代带柄铜卮(zhī)04-20

斯诺克世锦赛首轮:中国小将雷佩凡力压卫冕冠军威尔逊晋级04-20

广州南沙港首次采用散货船运输燃油大巴前往沙特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