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从“进而有为”看青海外贸底气何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3:54:00    
青海开通客运航线“腹舱带货”一体化出口业务。西宁海关供图
西宁海关关员查验货物。西宁海关供图
西宁海关关员查验货物。西宁海关供图

本报记者 王菲菲

外贸,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也是观察经济活力的“晴雨表”。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但是高原并不代表封闭,也阻挡不了青海一颗拥抱世界的心。当下,面对滚滚而来的外贸发展新浪潮,青海以带动产业集聚,释放发展效应为破题之道,奋力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出海之路,以登高望远之势构筑起与国内外接轨的外向型经济“走廊”。

今年开春,青海外贸质升量稳,实现增速全国第一,不断拓展新市场、新伙伴,开发新产品。其中的信心和底气来自何处?“加速度”背后的密码又是什么?

发力——带来外贸新力量

3月21日,满载着92吨优质马铃薯的冷链集装箱车队从海东市乐都区马营乡启程,这批产自高原的“洋芋蛋”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顺利出口至吉尔吉斯斯坦。

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赋予了青海马铃薯优良的品质,青海省海东市早就有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依托青藏高原独特的冷凉气候与纯净生态环境,这里种植的马铃薯淀粉含量高、口感佳,深受市场青睐。近年来,随着全球对绿色、健康食品需求的增长,青海马铃薯迎来了出口机遇。

“目前我们与吉尔吉斯斯坦企业签订了1000吨的供货协议,但是由于马铃薯作为粮食,出口要求严格,我们不清楚海关通关流程,出口工作一度停滞,在西宁海关的指导帮扶下,我们成功拿到海关出境粮食加工、仓储企业注册登记证书,为快速实现订单出口奠定了基础。”海东乐通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海燕说。

此次马铃薯出口是“青货出海”战略的重要里程碑,是助力高原特色农产品“走出去”的典型示范。但这只是青海外贸拉动力的一个缩影,既要“大规模出海”,更要“高质量出海”。

4月3日晚8时30分,装载700公斤冰鲜虹鳟鱼的CZ6242次航班从西宁机场起飞,通过腹舱带货的方式经广州出口至泰国曼谷。

“目前,青海产冰鲜虹鳟鱼已实现中国香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当日达。截至2025年3月底,经机场海关空运转关和直接出口虹鳟鱼45批次,累计重量达41吨,出口虹鳟鱼重量较2024年全年增长4倍,其中3月出口重量较2月环比增长1.5倍。”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海关监管科副科长吕明羽说。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国际物流不通畅,冷水鱼产品特别是冰鲜冷水鱼对物流时效性要求特别高。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西宁海关主动联系深圳等出境地海关强化通关保障,保障冷水鱼出口“零延时”,积极推动企业打通国际物流堵点,利用“西宁—香港”定期客运航班开通的契机,采用“腹舱带货”的模式出口,早上在龙羊峡加工好的冷水鱼,当天晚上就出现在香港市民晚餐的餐桌上。

突破——带来外贸新市场

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

走进位于“藏毯之都”青海西宁的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一幅巨大的壁毯映入眼帘,湛蓝静谧的湖面上禽鸟蹁跹、细细的水纹若隐若现,牧民与身旁的几只牛羊在近岸处的湖畔草地间悠然漫步,远处山麓连绵成走廊、湖天一色别具神韵……

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以及不断创新中,藏毯不仅成为展示青藏高原独特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的“窗口”,更成为青海外贸出口的一张靓丽名片。

“一直以来,西海海关在商品归类、申报重点、适用政策等方面为我们开展外贸业务提供了很多意见建议,办理通关手续时也有关员对我们进行‘一对一’指导。目前,我公司已与新加坡、美国、阿联酋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经理高晓峰说。

为了帮助青海藏毯更好地走向世界,西宁海关所属西海海关在辖区企业中全面推行“智能审核+自助打印”模式,使得原产地证的办理实现了“秒审秒签”,既提高了企业的通关效率又降低了综合运营成本,为藏毯快速“出海”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外贸“优进优出”,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活力。青海地处世界屋脊,被公认为全球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更要把握先机、增强后劲。

近年来,青海依托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加快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培育壮大牦牛、藏羊、青稞等特色产业,大力推动高原特色冷凉蔬菜供港,提高了青海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月21日,第二届青海—香港招商引资推介会暨青海家宴·香港美心传媒发布会在香港举行,来自青海高原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材,不仅为香港美食创新发展提供了优质食材,也为香港提升贸易服务提供了发展机遇。

目前,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已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冷凉蔬菜有彩虹甜菜、羽衣甘蓝、豆苗等30余个品种;今年互助县还将会有西洋菜、多彩南瓜等12个新品种进入香港市场。

冷凉蔬菜的顺利供港带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据相关部门统计,2024年,青海省冷凉蔬菜播种面积达66万亩,产量达161万吨,产值47亿元。截至目前,全省经海关备案的出口蔬菜种植基地面积也已达到了5.9万亩。可以说,青海冷凉蔬菜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以“冷资源”锻造“热产业”,西宁海关全力服务全省全力打造冷水鱼、冷凉蔬菜万吨级“双冷”农产品出口产业集群,助力地方特色农产品扩大出口种类和规模,为青海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注入强劲动能,助力高原特色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书写更多青海故事。

创新——带来外贸新动能

翻看青海外贸成绩单,其中一大亮点就是“新”意足,外贸含“新”量不断上升。

走进青海省西宁市的几家硅材料企业生产车间,多晶硅、单晶硅棒、硅片、组件等生产线一片繁忙景象。近年来,青海省加快布局以光伏硅为重点的硅产业集群,已成为拉动青海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

那么,青海省如何顺应新趋势,抢抓出口机遇,积极发挥原材料产区和制造业基地优势,优化布局新能源产业链,成为一道必答题。

西宁市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金属加工和高原特色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黄河光伏产品斩获欧洲70兆瓦组件订单,多晶硅和锂电池出口规模持续扩大;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围绕盐湖化工产业做实精细化工,自主培育的藜麦种子实现首次出口,也是全国范围内首次出口;海东市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特色农业,耐火材料出口再创新高;海南藏族自治州围绕冷水鱼养殖和甘草加工产业扩容提质,冻鳟鱼出口势如破竹;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围绕绿色有机农畜产业做精做细。

透过“走出去”这扇观察窗口,我们看到,青海省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外向型程度不断提高,自产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出口产品种类不断丰富,附加值不断提高,“四地”产业外向型发展已见成效……新产品、新技术、新链条正在塑造青海外贸新优势。

外贸领域的“新”,除了体现于新市场、新业态,还体现在政府主动作为,一系列稳外贸新政策,精准打通外贸发展中的堵点和卡点。

“我们以‘数字+’为基础,将智慧海关建设与企业‘数字渔业’建设相结合,把企业的养殖水下雷达监控数据、加工环节视频数据以及质量检测数据接入海关,研发应用海关智能化监控预警平台,采用远程模式对冷水鱼的养殖、捕捞、加工等核心环节实施无感全流程监管,在保障有效监管基础上,提高海关服务效能,大幅降低企业综合成本。”西宁海关动植物和食品检验检疫处处长侯保宁说。此外,对冷水鱼产品出口方面,从企业申请到海关受理、出证等环节实施网上办理,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办事多次跑的麻烦。

展望未来,中央一系列政策举措释放重大利好,助力外贸企业轻装上阵,打开更大市场,迎来更大机遇。

“今年,我们将力促高原特色农食产品出口作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提档升级重点任务落实落细,和商务等部门通力协作,力争用一年的时间,推动冷水鱼出口破万吨,以特色产业带动优势农畜产品产业集群成链,助力青海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侯保宁介绍道。

站在时代大潮的新起点,青海省于创新求变中抢抓市场新机遇,在扩大开放中开辟发展新空间,不断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以奔跑之姿奏响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跫音。

《青海日报》(2025年04月14日 第6版:省内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相关文章:

省情研究所丨五年内产能跃居全国首位 四川虹鳟欲改写国产三文鱼版图04-15

数据看开局丨进出口规模创新高 一季度外贸量增质升04-15

经济季报听信心丨起步平稳 外贸韧性凸显04-14

《北京的金山上》首唱者 著名藏族歌唱家雍西逝世04-14

外贸新动能加快培育04-14

从“进而有为”看青海外贸底气何在04-14

进北京 近世界——2025“美美与共”拉面访谈暨(美心)青海“家宴”菜品北京首发活动侧记04-12

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青海分库项目开工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