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春风,全国卫生健康科教工作者近日齐聚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科教工作会议,为推进科技创新、医学教育、生物安全等重点工作回顾复盘、汇智成策。相关从业者凝聚共识——科技、教育作为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为建设健康中国夯实根基。
医学创新提速增效
在新思维、新引擎的牵引下,我国医学科技创新的步伐越走越快,更加坚实有力。
上海市作为医学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积极推进医学科研平台建设,提升医学科研水平和效率。目前,上海市已建成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家,国家医学中心9家,生物医药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9家、上海市重点实验室38家。
“上海把队列建设作为医学科研平台的重要基础设施,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医学队列建设和研究的实施方案》,开展高水平、标志性的自然人群大队列和临床专病队列建设,推动队列资源优先向生物医药、商业保险等健康产业开放共享。”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闻大翔介绍,上海市现已形成由32家市级医院300余个临床团队参与开展的30个“特色专病库”和15个“重大专病库”,此外还制定《上海自然人群队列建设方案》,在全市16个区75个乡镇(街道)开展专题调查,推动建立2.4万个核心队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介绍,该院利用人工智能(AI)和跨组学整合分析技术,创新提出数据驱动的新药研发范式,将新药从靶点发现到药物上市的时间从传统模式的20年缩短到目前的3~7年;为满足脑血管病影像学诊断的需求,自主研发缺血鉴别影像序列和AI判读软件等,为临床提供快速识别、快速诊断的方案。
近年来,AI技术为卫生健康领域赋予了更多新动能。作为此次会议的科技企业代表,讯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医疗大模型和AI辅助诊疗产品让大家眼前一亮。记者了解到,该公司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将研发基层辅助诊断机器人,通过AI赋能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能力。
医学教育更重内涵
我国目前实施的三阶段医学教育体系有序衔接,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医学人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淬炼临床技能的重要阶段,其制度已运行10年,正在走向内涵建设阶段。
为了把好住培基地的质量“生命线”,2024年,中国医师协会组织专家对2023年住培驻省评估省份问题整改情况“回头看”,同时对其他省份开展驻省评估。两年评估共覆盖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33家培训基地(包括14家示范基地)、745家专业基地。
“通过评估,总体感到住院医师的临床能力普遍提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普遍高于未培训人员,部分基地首考通过率达到100%。全科、儿科、精神科、重症医学科等紧缺专业住院医师占比超过30%,有效缓解了基层和专科医疗人才短缺问题。”中国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于竞进介绍。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将课程建设和教学师资作为提升住培基地质量的着力点。该院院长吕奔介绍,医院基于ADDIE(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估)教学设计模型,将培训过程分为基础、进阶、强化3个阶段,通过门诊、床旁等实践教学,结合情境模拟、虚拟仿真和AI知识图谱辅助课程,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全面提升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以患者为中心的职业素养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综合素质。此外,该院还建立师资分类分级培训体系,按岗位职责将住培师资分为带教指导、教学管理、技能专项和教学督导4个类别,建立了一套师资工作全程量化评价体系,并将师资评价结果与临床医师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等深度挂钩,有效调动师资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提升儿科教学效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在教学手段方面不断“上新”,鼓励师资将科创成果应用于临床教学。该院党委书记张国君介绍,2025年2月在该院“上岗”的儿童健康大模型“AI儿科医生”,不仅参与临床查房、多学科诊疗等临床活动,还融入了教学理念及需求,为临床教学带来新变革,实现智慧化医学知识重构、智慧化临床思维训练、智慧化教学评价反馈等功能,成为“AI教师”,促进临床教学向智能化、个性化、高效化转变。
浙江省在基层人才培养方面交出了一张优秀答卷。该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王仁元介绍,浙江聚焦基层实际需求,扩大基层定向医学生培养规模,培养高校增至12所,专业增至14个,本科层次占比达90%,年均招生1200余名,累计培养2.2万人,平均为每个乡镇(街道)培养8名定向医学生。超过九成的服务期满人员继续留在基层工作,其中224人已担任乡镇卫生院的院级领导职务。
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作为市级医院代表,找准自我定位,为畅通住培医师出口而自我革命。该院院长乔梵介绍,医院严格落实住院医师规培“两个同等对待”政策,坚决破除“唯学历”,对于经住院医师规培合格的本科学历人员,与临床专硕研究生同等对待,经医院自主招考后,即可进入编制周转池,享受正式事业编制人员同等待遇。同时,在医务人员职称晋升和岗位竞聘过程中,不再将奖项、论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而是将门急诊数、住院患者数、手术量等临床工作业绩,以及教学工作量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并借鉴住培教学工作中的360度评价工具,将医患沟通、人文关怀、住院医师评价、患者评价等要素融入职称评聘各环节,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生物安全筑牢防线
与会者认为,面对生物安全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相关机构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心,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筑牢生物安全防线。
海关部门在传染病防控和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海关总署科技发展司副司长王甲正介绍,海关总署正在研究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通过推进智慧实验室建设,研究加强科技手段应用,推行视频监控、监测信息预警等信息化功能,提高安全风险管控的智能化水平。
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维斌看来,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是高质量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重庆市加强实战化培训,在实验室生物安全人才队伍培训上频出新招。一是创新培训教学模式,将基础理论掌握与实验技术能力提升相结合,开展为期1个月的线上基础理论学习,并分组到各培训基地参加为期1个月的实操培训,构建“线上理论﹢实操分流﹢带教轮岗”三位一体的教学培训模式;二是注重学练结合,按照实操培训实施方案,开展为期1周的技能集中培训,结合互动讨论、小组协作学习、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激发学员学习兴趣;三是开展实践轮岗,根据病原微生物操作、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管理等专项岗位要求,与实验室工作相融合,进行为期3周的岗位轮转,全面强化实操技能。

文:健康报记者 吴倩
编辑:管仲瑶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叶龙杰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1Q3GXEDS】获取授权
相关文章:
以实干精神夯实健康中国之基——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科教工作会议侧记04-30
中国商报社产业服务活动启动 弦歌堂非遗艾灸助力健康消费新篇章04-29
“血脂疫苗”正式启用了,每年只需注射 2 次,什么人都可以打?04-29
“体重管理年”开辟健康产业新蓝海04-29
适用于16-26岁!“男版”进口九价HPV疫苗在莆田开打04-28
能点单!健康集市每周五“郑”等你来04-28
提醒!事关新宁所有学生!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