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吴三桂,英武盖世,勇冠三军。可他却是一个见利忘义、口是心非、反复无常的小人兼野心家。先是迎清兵入关,后又反清自立。他率军北上,势如破竹。朝野上下一片惊恐,在这个关系到大清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吴三桂却突然“驾崩”了,随之,吴三桂的势力便土崩瓦解了。
吴三桂为何突然死去?谁是一代枭雄吴三桂的终结者?其答案往往莫衷一是。
谁能知道,给吴三桂致命一击的不是康熙,不是清军大将,而是兵部右侍郎、平阴籍人孙光祀。
孙光祀(1614—1698),字溯玉,号怍庭,平阴孙官庄人。清顺治乙未年(顺治十二年1655)中进士,选庶吉士,翌年授礼科给事中。历刑、兵、吏、户、礼五科给事中、太常寺少卿,翰林院提督四译馆,通政使司右通政,通政使,兵部右侍郎,前后任职20多年。无论做什么工作,孙光祀都有很好的政绩和口碑。
回过头来,再说说吴三桂。 崇祯十七年吴三桂在山海关打败李自成,为清朝立了大功,被封平西王。后来,吴三桂亲手杀死南明永历帝,又立了首功。清朝为了笼络吴三桂,给他封了藩王,与耿精忠、尚可喜并称“三藩”。 藩王作大,蠢蠢欲动。为防藩王作乱,康熙帝决定同撤三藩。这一决定彻底粉碎了吴三桂“世镇云南”的美梦。气急败坏的吴三桂,在一阵短暂的准备后,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底,自号“周王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起兵云南。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又自称为帝。
吴三桂兵强马壮,进攻连连得手。很快就占领了长江以南的大半个中国。这时,如果能一鼓作气,继续北上,肯定能突破长江天险,直捣北京。可吴三桂却停止了进攻。为什么?因为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在康熙手里作人质。如果突破长江进攻北京,肯定会失去自己的爱子。为了爱子,吴三桂必须忍忍再说。
在这关键时刻,一个人的建议起了决定了战事的走向。这个人就是前面提到的兵部右侍郎孙光祀。《平阴县志》载:孙光祀“官少司马时,云南吴逆告变,逆子应熊犹在都城,遂上疏请急诛逆子,奉旨允行。吴逆闻之,惊恸死,外患以靖。”
当年,吴三桂曾经拿着土地同康熙作为条件来换取吴应熊。吴应熊在吴三桂心中的地位,孙光祀一清二楚。吴应熊是吴三桂的儿,是他的心头肉,然而更是他的希望啊!于是,他建议康熙帝诛杀吴应熊。
这个建议可非同小可。吴应熊是吴三桂的儿子,但也是康熙的亲姑夫啊!清军入关前,由多尔衮作媒,把皇太极的女儿和硕公主下嫁给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并封他为"和硕额驸",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再说,杀了吴应熊,会不会让吴三桂更肆无忌惮地北上?
为让康熙下决心,孙光祀先说服权臣明珠。在二人的合力作用下,雄才大略的康熙终于下定了斩杀吴应熊的决心。
吴应熊死了。吴三桂闻讯,心如刀绞,痛不欲生。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十八日深夜,只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吴三桂在都城衡州(今衡阳)皇宫驾崩,时年六十七岁。
吴三桂一死,三藩之乱很快就平息了。平叛过程中,孙光祀积极出谋划策,为最终平定三蕃作乱立下大功。
康熙十八年(1679年)孙光祀告老回到家乡,正赶上灾荒,便拿出自己的粮食500多石,救济历城、长清、平阴、肥城的饥民。每日每户发给一升,持续4个多月,救济灾民千余人。以后,又遇灾荒年月,他两次捐谷赈济贫民。
孙光祀在乡间的三十多年间,每年还散给的粮食多达三十余石。平阴城南的孙官庄,地处山区,当地百姓吃水困难。孙光祀出资凿井,凿10多丈深井出水。村中有一条山沟,交通不便,他又出资建起一座连接南北的石桥。至今,孙光祀出资凿的水井、建的石桥还在使用。
孙光祀学识渊博,著述甚多。存有《詹余轩集》八卷入《四库全书》。余得之《孙光祀集》,爱不释卷,实实为孙光祀才情所折服。
位朝廷之上,能治国安邦;处江湖之远,则解民之忧。这样的人放在什么朝代都会受到百姓的爱戴。数百年过去了,平阴的百姓依然念着孙光祀的好。从这个角度说,孙光祀是不朽的。
相关文章:
种植鸦片超过多少违法01-19
驾驶证多少分啊01-19
购买酿酒设备多少钱01-19
工资占费用的多少合适01-19
天津人均工资是多少01-19
营业执照多少寸照片01-19
年审过期交警扣车多少01-19
中标之后多少天可以开工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