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可能违法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税务违法
偷税漏税:企业通过隐瞒收入、虚假抵扣等方式非法逃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会受到税务机关的严厉制裁,包括追缴税款、滞纳金及罚款,严重者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劳动违法
侵犯员工权益:如拖欠工资、违法裁员、不提供劳动保护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不签署劳动合同或签订后不给员工:企业未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或签订了劳动合同但不给员工一份,侵犯员工合法权益。
加班不给加班费或调休:企业未依法支付加班费或拒绝为员工调休,违反《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随意调整工作岗位或克扣工资:企业未经协商随意调整员工工作岗位或克扣工资,违反《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不让员工休年假或未支付相应工资:企业未依法安排员工休年假或未支付未休年假的工资报酬,违反《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如末位淘汰、试用期不合格等,违反《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其他违法行为
不正当竞争:如商业贿赂、虚假广告、侵犯商业秘密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的规定,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其他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环境违法:如未批先建、未验先投或验收弄虚作假、无证排放、超标排放、伪造监测数据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规定,可能面临罚款、停产整顿、甚至刑事责任。
建议企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员工权益,避免违法行为带来的法律风险和负面影响。
相关文章:
刘阳:协同破局“内卷式”竞争07-17
中兴通讯取得深度学习模型并行处理相关专利07-16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亮出新规则07-15
工人乐:用数智技术助力零工经济发展07-13
力创 “智改数转” 地市新样本!佛山召开深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07-12
上饶银行:以金融之力破融资坚冰 赋能企业 向“新”而行07-11
全球首个4万亿美元公司诞生,华人掌门要用50年改变世界07-10
科技创新为辽宁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