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土地是指 因人为或自然的原因,造成土地可利用性完全丧失的现象和过程。这一定义涵盖了土地因受到各种负面影响,如乱占耕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渍化、污染等,导致其生产力和生态功能严重下降或完全丧失。
破坏土地的行为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
非法占用耕地:
未经许可占用耕地进行非农业建设,如建造房屋、墓地、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
土地污染:
工业废料、废弃材料等污染物进入土壤,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影响土地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力。
过度耕作:
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导致土地结构破坏,生产力下降。
土地开垦:
过度开发土地,破坏土地生态平衡,导致土地退化。
破坏土地不仅损害了土地的自然资源价值,还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在努力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理土地破坏,以保护土地资源,确保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赫章县辅处乡:食用菌喜丰收04-19
顺德女性|一杯茶的史诗·茶人Helen与她的有机茶04-18
内蒙古已完成防沙治沙146.52万亩04-11
“土地竞买保证金保函”“海关关税保函”可通过“泉融通”一键申请04-10
金融“活水”浇灌培育新质生产力04-07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丨激发民企创新活力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04-02
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