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土地是指 因人为或自然的原因,造成土地可利用性完全丧失的现象和过程。这一定义涵盖了土地因受到各种负面影响,如乱占耕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渍化、污染等,导致其生产力和生态功能严重下降或完全丧失。
破坏土地的行为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
非法占用耕地:
未经许可占用耕地进行非农业建设,如建造房屋、墓地、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
土地污染:
工业废料、废弃材料等污染物进入土壤,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影响土地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力。
过度耕作:
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导致土地结构破坏,生产力下降。
土地开垦:
过度开发土地,破坏土地生态平衡,导致土地退化。
破坏土地不仅损害了土地的自然资源价值,还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在努力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理土地破坏,以保护土地资源,确保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全栈AI创新成果亮相2025MWC 加速助力企业创新生产力丨新经济观察06-19
全国总工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现场教学06-18
华锋股份:收到端州储备中心所支付第二期土地收储补偿款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