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立案如何理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27 16:13:10    

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及其他行政执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这是法律程序正式启动的标志,标志着刑事诉讼活动的正式开始。

立案的三个必要条件包括:

犯罪事实成立:

报案内容必须指向一个具体的犯罪行为,且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有犯罪事实的发生,而非单纯的猜测或误会。

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并非所有犯罪行为都会导致立案,还需考虑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等因素,判断是否达到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

属于管辖范围:

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管辖范围行使立案权。

立案作为刑事诉讼的起始程序,具有以下特征:

立案是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

任何刑事案件进入刑事诉讼程序都必须经过立案阶段,这是程序法制原则的要求。

立案是法定机关的专门活动:

刑事案件的立案是法律赋予特定机关的职权行为,其他任何机关或个人都无权立案。

立案的主要功能包括:

开启刑事诉讼程序:

没有立案程序,便不能开始刑事诉讼。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通过立案,可以确保公民在受到犯罪侵害时,能够依法得到救济。

相关文章:

商务部:中国调查机关依法推进进口牛肉全球保障措施调查04-03

调查问卷竟成为窃密工具!起底“请君入瓮”的三个步骤03-20

省纪委监委机关启动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03-18

给公平竞争审查戴上“紧箍咒” 市场监管总局:4月20日正式施行03-18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邹平市政协机关原四级调研员马庆玉被查03-17

某部倾力解决基层官兵急难愁盼提升部队战斗力03-17

台资通电军“倚网谋独”终是死路一条03-17

起诉离婚开庭时间要多久01-18